当前位置:首页>新闻>科研进展>2019年
  • 痒觉门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12月5日,《美国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题为《局部与长程抑制性投射调控脊髓GRPR阳性神经元》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衍刚研究组完成。 该研究深入解析了脊髓局部环路与延髓长程环路对痒觉信号通路的门控机制。

    2019-12-06 08:49:00
  • NG2胶质细胞是大脑免疫稳态失衡的“刹车”

    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嘉伟研究团队于2019年11月15日在BMC Medicine 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NG2 glia regulate brain innate immunity via TGF-β2/TGFBR2 ax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深入探讨了神经免疫学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即大脑的固有免疫是如何调控的。

    2019-11-20 09:07:00
  • 多模态感觉信息整合与决策的神经机制

    10月10日,《神经元》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利用线性不变概率性群体编码实现基于复杂多模态感觉信息的最优决策》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中科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空间感知研究组与瑞士日内瓦大学认知计算神经科学研究组合作完成。

    2019-10-09 21:30:00
  • 纳米载体的表面功能化修饰为推进基因神经调控扫除障碍

    9月24日, 《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 Effect of PEGylated Magnetic PLGA-PEI Nanoparticles on Primary Hippocampal Neurons : Reduced Nano-neurotoxicity and Enhanced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with Magnetofection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系统地探讨了聚合物纳米基因递送系统的神经毒性,并通过表面功能化修饰有效地降低纳米基因递送系统的神经毒性。该工作得到了中科院战略先导( B类)科技专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大科技专项等研究项目的资助。

    2019-10-09 06:55:00
  • 大脑通过统计推理表征“自我”

    9月3日,《美国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题为《猕猴对自我身体表征的统计推理》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王立平研究组完成,博士后方文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自主设计搭建的虚拟现实呈现系统,在人类和猕猴被试上建立身体幻觉行为学范式,并首次在猕猴上对其身体“拥有感” (ownership) 进行定量行为学测量和计算建模。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通过电生理记录的方式,发现了猕猴大脑前运动皮层的群体神经元以贝叶斯因果推断的方式对身体拥有感进行编码。

    2019-09-04 09:10:00
  • 脑损伤激活胶质细胞产生神经元最新研究进展

    8月23日,《eLife》期刊在线发表了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何杰研究组题为《脑损伤激活斑马鱼视顶盖放射状胶质细胞的细胞周期进入随机性及命运决定机制》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回答了两个关于胶质细胞如何响应脑损伤的关键性问题:损伤激活的胶质细胞如何进入细胞周期?损伤激活的胶质细胞如何选择产生胶质细胞还是神经元?

    2019-08-30 19:48:00
  • 系统升级—新型胞嘧啶碱基编辑器(CBEs)拓展C/G-T/A单碱基编辑适用范围

    8月9日,《自然-通讯》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多种胞苷脱氨酶为基础扩展的C-T单碱基编辑工具》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仇子龙研究组与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王小林教授实验室合作完成。该研究以新的胞苷脱氨酶为基础构建出多种新型的CBE工具。与传统CBEs相比,新型CBEs的单碱基编辑窗口更加多样化,脱靶风险也显著降低,这为C/G-T/A单碱基编辑技术的更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工具。

    2019-08-30 20:00:00
  • 感觉皮层实质性参与工作记忆的信息保存

    7月17日,《eLife》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感觉皮层实质性参与工作记忆的信息保存》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澄宇研究组完成,助理研究员张晓醒、博士研究生严文君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2019-09-08 10:45:00
  • 听觉皮层编码听觉认知的新机制

    7月8日,《神经元》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小鼠听皮层神经元群体结构动态变化实现感觉到范畴的转化》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宁龙研究组完成,博士研究生辛宇为该论文第一作者。该研究通过在头部固定小鼠中建立一套听觉相关的抉择行为任务,同时使用双光子成像技术记录清醒小鼠的听觉皮层第2/3层群体神经元的反应,解析了对感觉信息进行范畴化(categorization)的皮层神经元群体运算机制。

    2019-08-30 20:15:00
  • 《自然》发表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关于基因编辑技术RNA脱靶及其优化的研究成果

    6月10日, 《自然》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 DNA单碱基编辑技术引起RNA脱靶及其通过突变消除RNA活性》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 、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杨辉研究组、四川大学华西二院/生命科学学院郭帆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隶属的计算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李亦学研究组合作完成,该研究通过全转录组RNA测序发现DNA编辑工具单碱基编辑技术存在大量的RNA脱靶,首次证明了BE3 、 BE3 - hA3A和ABE7.10等多个单碱基编辑技术均存在大量的RNA脱靶。

    2019-06-10 09:43:00
  • 利用非人灵长类模型研究急性青光眼的视锐度损伤

    6月8日, 《 EBioMedicine 》在线刊登了一篇关于急性青光眼视锐度损伤的研究论文。该项研究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孙兴怀研究组研究人员,在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 、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视知觉脑机制研究组王伟研究员指导下完成。该工作受到上海市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重点建设项目的支持。

    2019-06-08 08:50:00
  • 神经所杜久林研究组发现胶质细胞参与调节视网膜自发活动波

    6月4日, 《细胞-报告》期刊在线发表了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 、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杜久林研究组题为《穆勒胶质细胞通过谷氨酸转运体和AMPA受体参与视网膜自发活动波》的.该研究通过在发育早期斑马鱼上进行在体钙成像和电生理记录,发现穆勒胶质细胞分别通过AMPA受体和谷氨酸转运体参与和调节视网膜自发活动波。穆勒胶质细胞是脊椎动物视网膜中一种主要的胶质细胞,其横跨整个视网膜,并与临近视网膜神经元形成紧密连接,调节视觉信号的传递,维持视网膜的结构。

    2019-06-04 09:43:00
  • 天使综合征的致病机制和其潜在药物靶点的研究新进展

    6月3日,《美国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UBE3A介导PTPA的泛素化降解调控PP2A活性和树突棘形态》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熊志奇研究组与华东师范大学廖鲁剑教授研究组合作完成。该研究描述了泛素连接酶UBE3A通过调控磷酸酶PP2A的激活因子PTPA的泛素化降解,进而影响磷酸酶活性的一条信号通路,并且揭示了该信号通路的异常是介导UBE3A缺失导致的天使综合征的新的病理机制,为治疗该疾病提供了新的药物靶点。

    2019-09-08 10:25:00
  • 人分裂期胚胎介导高效的单碱基编辑

    5月23日, 《 Genome Biology 》发表了一篇题为《人分裂期胚胎介导高效的单碱基编辑》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杨辉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陈子江教授、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Shoukhrat Mitalipov教授研究组。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在人早期胚胎中高效实现单碱基编辑的技术。( c , d , e , f , h , i )相对于受精卵时期胚胎,人2和4细胞胚胎中不同基因位点的单碱基编辑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2019-05-23 09:43:00
  • 中科院神经所揭示纹状体脑区在运动学习过程中的神经机制

    5月9日,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蒲慕明研究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题为《运动学习中背外侧纹状体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神经元稳定、独特的顺序性电活动的涌现》 。该工作系统描述了背外侧纹状体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的同一群神经元在运动学习过程中的电活动变化,并且揭示了神经元集群的电活动如何经过学习依赖的时序重构最终形成独特、稳定的顺序性发放模式,同时发现两条通路的神经元活动在运动行为中具有相对独立又彼此配合的角色分工。抑制任一通路的活动均引起小鼠推杆轨迹稳定性的下降。

    2019-05-10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