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D综合征致病基因CDKL5的磷酸化修饰调节兴奋性突触发育与可塑性

发布时间:2023-06-14

  20235月,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熊志奇研究组在《Neuroscience Bulletin》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Activity‐Dependent Phosphorylation of CDKL5 at Serine 407 Regulates Synaptogenesis and Plastic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CDKL5-S407的磷酸化水平受神经活动的调控,体内407位点磷酸化缺失影响兴奋性突触的发育和可塑性。    

  CDKL5是大脑发育和功能维持的重要分子,其突变导致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CDKL5 deficiency disorder, CDD)。CDD患者表现出药物难治性癫痫、发育迟缓、认知与运动障碍等症状。解析CDKL5的分子功能是阐明CDD的病理机制和开发干预方案的基础。   

  翻译后修饰现象广泛存在于蛋白质中,参与调控细胞的众多生化过程。CDKL5作为一个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在神经元中也存在翻译后修饰,主要表现为其自身磷酸化状态的改变。 

  本研究发现CDKL5-S40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受到突触活动和神经营养因子调控。模拟407位点磷酸化缺失的小鼠(Cdkl5-S407A)兴奋性神经元突触发育受损,长时程突触可塑性LTP减弱。在生化水平,Cdkl5-S407A突变导致其与PSD-95的相互作用减弱。本研究发现了CDKL5自身磷酸化水平的调控机制和功能,为CDKL5的功能解析和CDD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CDKL5PSD-95相互作用(左);免疫细胞组化实验检测CDKL5PSD-95共定位(右)。

 

    该研究在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熊志奇高级研究员的指导下完成。蒋梦莹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徐其武博士,杨灿博士,李丹博士,刘霁纬博士,张玉仙,朱永川研究员为本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本研究获得了科技部和上海市的资助。

      

  来源:熊志奇研究组 

  文字:蒋梦莹 

  图片蒋梦莹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