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智卓越中心赵郑拓研究组与刘赐融研究组联合招聘博士后1-2名

发布时间:2025-11-12 13:05:42

因项目研究工作需要,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赵郑拓研究员(神经界面研究组)刘赐融研究员(转化脑影像研究组),联合招聘博士后1-2名,主要从事脑机接口靶点研究。

一、研究组介绍

赵郑拓研究员(神经界面研究组):研究组利用先进微纳加工工艺与新型材料的结合,结合生物医学工程、微电子、机械工程和神经工程等交叉学科背景,系统性的开发与组织兼容,长期稳定的大规模柔性电子神经界面。并将其应用在基础神经科学,脑疾病学,以及侵入式脑机接口等方面的研究。

刘赐融研究员(转化脑影像研究组):研究组主要以狨猴为动物模型,基于磁共振影像、空间转录组、连接组、电生理等手段,研究脑网络的结构基础和功能机制。近五年来,相关成果以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在Science、Nature Methods、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学术期刊上。

二、项目介绍

本项目汇聚了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工程、计算科学、神经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的顶尖资源,旨在开创性地利用高通量植入式脑机接口(BCI)技术,结合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多模态跨尺度脑图谱(连接组和空间转录组)与类脑计算建模,灵长类模型(狨猴)上,建立一个集“全脑观测、精准扰动、机制解析”于一体的研究体系。基于此,我们将进行以下研究:

1.药物全脑扰动机制:利用“全脑观测”能力,精准评估新型精神类药物(如抗抑郁药)引发的全脑动态响应,解析其作用特征与规律,及其与行为表征的关系。

2.BCI局部扰动验证:利用“精准扰动”能力(电刺激/光遗传刺激),对关键脑区进行局部刺激,同步观测并建模所引发的全脑动态变化。

3.整合分析与靶点发现:整合药物及BCI扰动数据,结合多模态图谱进行计算建模,旨在突破当前精神疾病靶点发现的瓶颈,为新靶点验证、药物研发和临床神经调控(如DBS)方案的优化提供关键机制依据。

三、应聘条件

1.在神经科学、医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

2.优先考虑: 具备在体电生理记录、神经数据分析(电生理或fMRI)、动物手术等经验之一者。

3.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有责任心,具备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年龄3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年龄。

四、待遇条件

1.待遇优厚: 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为博士后缴纳五险二金,特别优秀者可另行商定薪酬。

2.项目支持: 支持博士后依托脑智卓越中心申报“博新计划”、“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等项目。

3.平台一流: 拥有一流的技术支撑平台,保障实验顺利进行,包括国际顶尖的科研设备(高通量BCI系统、超高场fMRI、灵长类模型平台等)。

4.落户政策: 出站后留沪工作的博士后,配偶、子女可随迁落户上海。

五、申请方式

请应聘者将本人简历及求职信e-mail发送至zhaozt@ion.ac.cncrliu@ion.ac.cnhr@ion.ac.cn

(邮件请注明:“应聘BCI靶点研究博士后职位”)

对符合条件的,我们将尽快组织面试,应聘材料将予以保密。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