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9
近日,中国科学院2025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名单公布,其中,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2023届毕业生白璐的博士学位论文《使用共聚焦光场显微镜捕捉清醒小鼠脑内多种大范围快速动态变化过程》和孙雨薇的博士学位论文《耳囊神经谱系发育与耳蜗毛细胞发育的基因调控机制研究》入选。
白璐在导师王凯研究员的指导下,博士阶段的研究聚焦于高速神经光学成像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通过开发低噪声、高速、大视场的三维共聚焦光场显微镜,实现了在清醒小鼠脑内对三维神经网络与血管网络快速动态变化的高通量成像。在此基础上,她进一步开发第二代系统,通过协同优化激发数值孔径、相机读出与振镜结构,首次在清醒小鼠中实现对数百个神经元膜电位活动的三维并行记录,有效突破了电压成像的信噪比与通量瓶颈。上述“通用性”三维高速功能成像平台为群体神经元活动、神经血管耦联及皮层跨层网络调控研究提供了新策略,并为复杂脑功能解析与相关疾病研究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及获学位后一年内,她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Methods等国际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孙雨薇在导师刘志勇研究员的指导下,博士学位论文以“耳囊神经谱系发育与耳蜗毛细胞发育的基因调控机制研究”为主题,利用单细胞转录组分析和小鼠遗传学工具,系统揭示了早期耳囊神经谱系及耳蜗毛细胞发育的分子机制。论文一方面阐明了胚胎早期内耳神经元发育过程中动态表达的基因,并首次鉴定出两类前庭神经元亚型,为耳囊神经谱系细胞的发育和功能研究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发现转录因子Casz1在耳蜗毛细胞发育及听觉功能成熟中发挥关键作用,并鉴定了调控外毛细胞特异基因Prestin表达的重要顺式作用元件。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深入理解内耳毛细胞和神经元的命运决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耳蜗毛细胞再生和功能修复提出了新的靶点,并为构建特异性靶向外毛细胞的腺相关病毒及其在耳聋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相关成果已发表在Science、Cell Reports、FASEB Journal等国际期刊,并取得或授权发明专利一项。
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每次评选出的数量一般不超过100篇,对具有开创性、创新性,在理论或方法上有创新,对该学科的科学研究起到重要作用,达到国内同类领域的领先水平或国际同类领域的先进水平的论文进行嘉奖。
一份份沉甸甸的奖项,不仅是对中心学子学术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度认可,更是中心坚持以科研引领育人、以平台赋能成长的生动写照。脑智卓越中心始终以高标准、高水平的培养体系,为脑智科学领域源源不断输送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能力的拔尖人才,持续筑牢我国脑科学研究领域的人才根基,为推动该领域前沿突破与长远发展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