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国际灵长类介观脑图谱联盟在沪成立 计划十年实现三大里程碑

发布时间:2025-09-23

脑科学是当下最前沿、也最富挑战性的科学领域之一,而致力于绘制精细的“大脑地图”的介观脑图谱研究正开启大脑奥秘的一把关键钥匙。

今天(9月20日),作为第十八届浦江创新论坛的重要环节,2025介观脑图谱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上,由中国科学家团队牵头发起的“国际灵长类介观脑图谱联盟”宣告成立,并发布《白皮书》,计划未来十年在脑图谱研究领域实现三大里程碑。

全球受脑部疾病影响的人群超过10亿,每年带来的经济损失达数万亿美元。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人们对灵长类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仍处于初级阶段。当前,以细胞分辨率绘制灵长类大脑图谱显得更加迫切。联盟主席、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院士说,这正是联盟成立的使命。

蒲慕明:“要把大脑的网络结构搞清楚,大脑所有细胞种类搞清楚,它的功能搞清楚。就像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知道了人类基因的碱基序列的结构对生物科学界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也希望脑图谱计划就相当于是脑科学的人类基因组计划那样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

目前联盟已汇聚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118名成员。在联盟成员、国家卫健委功能性脑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谢鹏和印度马德拉斯理工学院教授莫哈纳尚卡尔看来,联盟不是“牵头”是“搭台”,加速脑科学研究:

谢鹏:“近20年的时间,我们开展了大量的抑郁症研究,包括非人灵长类抑郁猴的研究。我们需要很多大数据的整合,数据的共享,这个大科学计划能结合整体资源有序分布,避免了一些重复的各自做的有些工作,能够快速推进研究。”

莫哈纳尚卡尔:“要知道大脑研究本身极具挑战性,单靠一个实验室,甚至一个国家,根本无法完成这样的研究。事实上,我们目前已经在与全球多地的实验室合作,中国的团队就是其中之一。通过这个联盟,我们还会进一步扩大全球合作。”

联盟对脑图谱大科学计划未来十年的核心任务进行了系统布局,整合国际资源,推动数据与技术共享,最终实现三大里程碑:即绘制首个全面的具有细胞类型特异性的灵长类全脑介观联接图谱,建立单细胞分辨率、多组学的灵长类脑细胞图谱和绘制突触的精细三维结构图谱。

目标已定,牛津大学教授安德鲁・帕克,古巴科学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裴德乐和团队的攻坚路径更加清晰。

安德鲁・帕克:“目前,我们在大脑功能研究方面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答,但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暂时无法获取非人灵长类大规模研究的工具,希望借此加速我们的研究。”

裴德乐:“我们在成都有一个中古联合实验室。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大脑的电活动。这项大科学计划可以共享一些科研数据,绘制出一份极为详尽的图谱,进而找到应对大脑疾病的方法。”

绘制灵长类大脑介观图谱并非易事,将面临诸多挑战。持续资助力度、技术更新速度和数据开源程度是决定脑图谱未来发展和应用水平的重要因素。上海作为该计划的重要策源地与核心承载区,前期已布局实施脑图谱相关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在脑图谱研究的国际竞争中,早已占得重要一席。展望未来,蒲慕明院士说,联盟在脑图谱领域的每一次突破,将为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多领域带来巨大发展潜力。

蒲慕明院士:“对我们脑机智能技术,包括脑机接口,包括物理调控大脑,包括人工智能的下一代,也就是大脑很少的能量可以做很多事情,未来人工智能也希望通过我们理解大脑的结构来改进,成为更高效节能的人工智能的系统,这都是我们目标。”

来源 上海广播电台记者李雪梅 2025年9月23日

https://m.ajmide.com/m/branddetail?id=57713103&ajmdShareChannel=2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