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志愿者手记|封在“别人家小区”,就地当起配药志愿者

发布时间:2022-05-16

   来源:青年报·青春上海  时间:2022/05/16  记者:刘晶晶  

  从3月16日起,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博士研究生白璐就被临时封控在了“别人家的小区”,经历了一段和居委会叔叔阿姨同吃同住的生活。这段“借住”的时间里,她也成为了一名为小区居民配药的志愿者。

  让我们来听听白璐的自述—— 

  被封进了“别人家小区”当上了配药志愿者 

  3月16日肇嘉浜居委开展网格化筛查的第一天起,我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小区核酸检测志愿者,原本以为这是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志愿服务,没想到后面的故事跌宕起伏。

  和上海的很多小区一样,我服务的小区也经历着2+2+2的循环,直到有一天在核酸检测前临时通知因为出现阳性感染者,小区封闭。我也成为了唯一一位被封在别人小区的志愿者,在热心业主和居委领导的帮助下过上了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们同吃同住的生活。

  也是这一段“革命友谊“让我了解了基层工作的辛苦与繁琐,在浦西封城之后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居委求医问药工作组。

  肇嘉浜居民区有5000多位居民,但居委工作人员只有7人,组织核酸、发放物资、解决纠纷一件件事情分派下来让他们忙得脚打后脑勺。随着封控时间的延长,从4月中旬起请求配药的居民人数逐渐增加,我和另外两位志愿者在一位居委干部的组织下组成了求医问药工作组。

  为了规避配药带来的防疫漏洞加快配药进度,我们摸索出一套完美的工作流程:居民的医保卡由小区物业或块长带来居委会交给制表姐姐;“表姐”每天分配任务核实清单并算钱;配药三人组只负责去医院配药和居民电话联系;配好的药统一消杀后交给各小区保安。

  由于身体原因,从小到大我一直是医院的老客户,凭借着自己对医院的熟悉,我带着同组小哥哥开始了第一次的配药任务。第一次就是40单的大工程,我们仨一个人配合医生开药,一个人时不时拿走开好药的医保卡去付钱,另一个带着有特殊科室需求的医保卡单独挂号。三个人第一次配合就非常默契,大大缩短了在医院的停留时间,完美的完成了这次的任务。

  需要200%的耐心去和配药老人沟通 

  但在完成了几单配药任务之后我思想松懈了,在某次配药任务中没有仔细看居民的需求就拿了两个购物袋出门了。谁曾想这5位居民全都是配中成药的,每个人都是十几二十几盒药,两个购物袋根本不够塞。面对着堆成小山的药盒子,我在取药窗口装袋就装得面红耳赤尴尬得要命。幸好有一个给药房搬货的大叔看到了我的窘境,慷慨的提供了一个大纸箱才把所有的药都装下。离开社区卫生院要怎么把大纸箱运回去也变成了难题。路边好心阿姨支招说可以把马路上的警戒线解下来把大纸箱绑在自行车后座上。当我正想对警戒线下手的时候,之前帮我的搬货大叔又看到我了,二话不说直接支援了一卷胶带。感恩有他,我成功地把药带回了居委会。

  通过居委配药的居民大多是缺少子女关照的独居老人,面对老人们的诉求时,我们需要拿出200%的耐心去和他们沟通,慢慢交流才能确保信息传达到位不会产生误会。有一次,一位阿婆说她的高血压药只剩下两天了,她很着急。我们在拿到她医保卡之后,就把她排在了配药名单的前面,确保当天能配到。阿婆在给保安送出医保卡之后,就保持着每3个小时打一个电话的频率联系我们,每次都是问药配好了没。但是此时此刻只能不断给阿婆保证绝对不会耽误她吃药,“阿婆不要急,我们刚刚拿到医保卡“,”我们已经去配了”,“我们已经配好了”,“我们正在算钱”,“我们已经在配送了”。直到阿婆拿到药,她一共打了7次电话......整个过程可以想象到阿婆的焦虑,她守着她知道的唯一能给她搞到药的电话号码,不停的确认消息,直到看到自己的降压药放在了家门口。经历了那件事之后,我也更加意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非凡。

  随着封控时间的延长,配药次数的增加,老年科的医生变成了“每周有约”的老朋友;配药的阿姨爷叔来送医保卡也已经熟门熟路;居委办公室隔壁的邻居哥哥第N次来投喂手工点心;电话的联系人列表变长了,收到的感谢也更多了。而大家最大的希望还是,早日清零,小区解封,我们这些志愿者可以“光荣退休”。

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2/05/16/16526814891029984030.html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