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18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报道:11月13日,一场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为主题的“专家会诊”在市政府举行,市委常委、副市长、上海科创办主任吴清主持。这也是第一时间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的一次学习贯彻。
与会的多位院士专家和企业家,着眼于未来,为打造上海“自主创新新高地”出谋划策。
【“科学发展既有有限性,也有偶然性”】
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施尔畏说,法国一位数学家、哲学家曾提出,科学发展有两个规律,第一是有限性,任何一个人、一个组织对一个事件的判断都是有限的,特别对于科学研究而言,很难被计划。第二是偶然性,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定是以偶然性为主导,能够用定律、规划去描述的东西极其有限。
施尔畏认为,在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过程中,有三个维度需要考虑,第一是国内的大发展,第二是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前主要是跟踪模仿,现在这个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三是科学技术自身也在快速发展。对这三个维度进行认真的思考,有助于我们对“科技创新中心”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在施尔畏看来,对于一个“科技创新中心”而言,首先是常住人口中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这是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最重要的基础。其次是投入,假如一个城市不对高等教育大规模持续投入,科技发展有限。第三,对产业的足够投入,包括创新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欧洲现在主要发展智能制造和电子通信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上海要从实际出发,“建议在科技领域还是‘画个大圈’,因为把资源完全集中到一个领域,可能存在风险。”
【“要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到上海来学习”】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院士说,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要有自己的特色,可以往“科技、产业、金融三结合”方向发力。上海应加强高端产业的战略布局,不能等某个产业成熟了再布局,而要有前瞻眼光。他认为,如果到了2035年或2050年,我们的高等教育可以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到上海来学习,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同济大学校长陈杰院士说,在集合优势力量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方面,海洋科学和空间科学,是上海具有优势的基础学科,也可以纳入其中。“高质量的对外开放,高质量的金融中心,高层次的人才集聚,高质量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些都是上海的优势所在。”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说,原始创新主要来自个体的活力,如何为奇才怪才留足发展空间,值得思考。在他看来,现在的科学技术很大程度的底层驱动力是量子科技,建议优先发展量子科技。他建议增加“非共识自由探索”,给予自由探索一定空间。“目前大数据最大的问题是条块分割,建议共享共有共治,一起来掏钱一起来管理,否则难以用大数据驱动生产力。”
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院士说,上海在建设科创中心“高地”的同时,也要考虑“高峰”怎么建设,应加快建立多层次的科研体系。在他看来,还应发挥各区在科创中心建设中的不俗力量。
【“上海特别要成为青年创新人才集聚地”】
张江实验室主任、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儒新院士说,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一个国家战略交给了上海,建议在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中进一步做深。“我国提出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就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上海应大力发展能源科学。”在他看来,现有的人才政策比较聚焦在“领军人才”,而对于尚未成为杰出人才的青年的培养和支持力度还不够。
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院士说,上海目前在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中位列“第二方阵”,要进入“第一方阵”,关键在于国际人才的集聚。“上海要成为国际人才集聚地,特别是要成为青年创新人才集聚地,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好的科研平台和生活环境。”在他看来,教育是创新的源头,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一定有好的大学,年轻人来到这里受教育然后留下来。“我们的课程设置要努力追求未知的教育,从说教式变成启发式。”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说,上海的生物医学在全国是最有优势的,但我们的高端医疗设备制造还不够。关于人才引进,他建议采取灵活政策、分层引进。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赵民说,张江科学城不应建设为一个独立的“园区”或“新城”,而应属于城区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由多个主题区域组成,但与周边应该有更紧密的连接。
【“希望科创板对于新兴企业不要设置隐型门槛”】
中国商飞科技管理部部长叶伟说,国外的知识产权工作做得比较好,不仅专利申请的受理工作日短,查新检索也非常方便,值得我们借鉴。他还建议,成立重大技术共性研究实验室。
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说,人工智能实际上是提升效率的催化剂,上海应多引进人机协同的平台型企业,这将有力拉动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一座城市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是事业和生活的平台。而对高端企业的吸引力,核心是效率问题,政府的平台越有效率,企业就越愿意入驻。由于人工智能尚无非常清晰的国内国际标准,他建议,上海可率先建立区域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
钛米机器人董事长潘晶说,老百姓最有感受度的就是教育和医疗,钛米消毒机器人在新冠疫情中大显了身手,但作为上海本土企业,他们依然很难在上海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希望政府对于原创科技产品能多搭建一些平台,也希望科创板对于新兴企业不要设置隐型门槛。”
华领医药董事长陈力说,中国目前还处于投资拉动经济阶段,尚未转入现代化生产阶段,而高端制造业的一个核心机遇就是生物医药。上海要利用生物医药高地优势,形成医院、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力攻关,对接国际高峰人才。
今年是上海科创中心基本框架“交卷之年”,上海科创中心锚定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这一主攻方向,以优化顶层设计为统领,强化“制度创新、人才培育”两大动能,深化“基础研究、高端产业、创新区域、创新网络、创新生态”五大领域布局,初步构建了科创中心的“四梁八柱”,重大原创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创中心已形成基本框架。
吴清强调,习总书记对浦东提的五大要求,第一个就是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上海将积极贯彻落实总书记对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总体要求,充分吸收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持续完善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张江科学城建设等规划,真正实现在上海、在张江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的目标。
栏目主编:黄海华
文字编辑:黄海华
题图来源:新华社
文中图片由上海科创办提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