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台 上海科学家发现新基因,揭开老而不衰的密码

发布时间:2020-02-27

  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随着岁月流逝,年轻貌美的姑娘变成了满脸皱纹的老太太,让活蹦乱跳的小伙子变成了步履蹒跚的老头子。随之而来的还有与衰老相关的退行性疾病:阿尔兹海默症、癌症、帕金森病、糖尿病……如何能在延长寿命的同时,较好地保持各项生理功能,也就是健康长寿,是人类的美好愿望,也成为科学家研究的重点。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蔡时青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研究组,通过全基因组遗传筛选,发现了新的潜在抗衰老基因BAZ2B和EHMT1,为延缓大脑衰老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作用靶标。北京时间今天(27)凌晨,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期刊。

  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有上百个基因可以延长寿命,对长寿的生物学机理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蔡时青研究组前期工作阐明了长寿基因不一定延缓衰老过程中动物的行为退化。在本项研究中,他们与江陆斌研究组合作,结合秀丽隐杆线虫、小鼠两种模式动物和人类大脑基因表达数据库,寻找到抗衰老靶标基因BAZ2B和EHMT1。

  随后,研究人员发现在阿尔兹海默症病人的大脑中BAZ2B和EHMT1表达量和线粒体内关键蛋白的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提示这两个基因在人脑中也可以调控线粒体功能。而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衰老过程中线粒体功能下降是组织功能退化的重要原因。因此,降低BAZ2B和EHMT1表达,可以提高线粒体功能进而改善认知衰老。  

  蔡时青研究员表示,新发现的BAZ2B和EHMT1很有可能成为抗衰老的药物靶点,尤其是其中一个基因BAZ2B,不仅可以加速衰老过程中的认知行为退化,还与阿尔兹海默病进程成正相关。  

  据了解,下一步团队计划在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小鼠中,针对新发现的基因是否能够影响疾病中的智力衰退行为开展相关研究,同时也尝试在此基础上,筛选能够调节衰老或者疾病过程中行为退化的小分子药物。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 李雪梅

  编辑:陈敏

  责任编辑:包露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