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19-07-03

  上海G60脑智科创基地揭牌,体细胞克隆猴技术等首批入驻

  澎湃新闻记者 吴跃伟

  2018-07-20 20:19 来源:澎湃新闻

  如何建成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脑科学产业创新基地,并撬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718日上午,蒲慕明、强伯勤、陈凯先、郭爱克、段树民、骆清铭等中科院院士、专家齐聚上海松江,召开脑科学和智能技术研讨会,G60脑智科创基地的神秘面纱同时被揭开。

  中科院神经所所长蒲慕明院士表示,该基地将瞄准产业化,建立中游下游三大平台,开发非人灵长类模型、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新技术、脑疾病诊断、药物检测和干预手段。

  当天,入驻该基地即将产业化的首批科研成果和技术亮相。包括突破性新技术——体细胞克隆猴、正在申请专利的脑功能检测工具集等。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上海松江)和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松江基地)揭牌成立。   本文图均为 中科院科技摄影联盟 供图

  将建成三大平台

  G60是连接上海、杭州、金华,一直通到云南昆明的沪昆高速公路。以它命名的G60科创走廊目前已从“高速公路时代的2.0版”迈向“高铁时代的3.0版”,助力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

  71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和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签署相关投资框架协议,G60脑智科创基地在松江成立,并揭牌成立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上海松江)和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松江基地)。

  G60脑智科创基地旨在研发出脑重大疾病诊断、干预和治疗的关键技术或药物。

  蒲慕明在会上表示,中国脑科学和类脑研究重大科技专项即将启动。G60脑智科创基地的目标是建成国际非人灵长类疾病模型研发中心、国家级脑智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中心、长三角创新药物研发及智能技术产业辐射源点。为达成上述目标,该基地将建成三大平台:非人灵长类模型研发平台、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新技术研发平台化、脑疾病诊断、药物检测和干预手段产业化平台。

  为什么是松江?科学家们看中了这里的区位优势,北接苏州,南连嘉兴、杭州,西通合肥,以及当地高标准的科创配套环境。他们希望从这里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打造全国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排头兵,助力上海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和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签署相关投资框架协议

  体细胞克隆猴技术领先国际同行

  18日上午举行的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讨会上,体细胞克隆猴技术被国际同行誉为近20年来全球生物科技里程碑式的突破。

  据与会科学家介绍,目前已有多个国际制药业巨头“砍掉”脑疾病药物的研发部门,因为长期没有取得突破。而他们面临的瓶颈之一就是缺乏与人类大脑最接近的实验动物。

  总不能拿人来做实验吧,伦理审查通得过吗?”有科学家表示。

  实验科学最离不开的就是统计。研究人员经常需要一次次重复实验,来避免假阳性,减小误差,并尽可能排除干扰因素。实验小鼠、狗等成了实验动物,但它们与人类的差异巨大。

  同属灵长类的猕猴为科学家提供了完美的备选。但猕猴从出生到性成熟至少要四年时间,而且一胎一般只产一仔。

  在经过无数次尝试后,中科院神经所科学家率先攻克了体细胞克隆猴技术。目前克隆一只猕猴的时间已被缩短到半年时间。

  体细胞克隆猴是科学研究和药物研发等产业化发展的“利器”,它是首个最接近人的克隆动物。由于遗传背景相同,它们可以减少实验动物个体间差异对实验的干扰,大大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量。比如,原来要使用100只实验动物,来进行统计计算,但双胞胎一样的克隆动物可能只需要一半数量,甚至更少。这将解决大量伦理问题。

  研究人员还可以对它们进行相关遗传操作。

  体细胞克隆猴技术落户松江,有望吸引国内外制药公司前来合作,并将推动猕猴全脑神经联接图谱、肿瘤等疾病等研究。

  在研讨会上,有人问,是不是国外科学家受到严格的伦理规范限制,而中国的伦理规范限制相对宽松,从而给中国科学家赢得了机会?

  事实上,美国、日本等国家竞相开展体细胞克隆猴研究已有多年,其中世界公认的美国克隆专家米塔利波夫前后用了15000枚猴卵母细胞,但未取得最终成功。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骆清铭表示,同样的科学问题,国外科学家也在争分夺秒地研究。中国科学家是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支持,加上自己的努力,才走在一些领域了国际同行前面。

  这不是国外科学家给的机会,而是我们自己努力的结果。中国的伦理标准同样严格。”骆清铭说。

  蒲慕明表示,基于体细胞克隆技术建立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有望成为神经科学领域和药物研发领域的理想实验模型。中国体细胞克隆猴技术的突破,有望吸引国内外制药企业前来合作。

  未来可以通过“电子游戏”检测大脑

  中科院神经所顾勇研究员在会上介绍了由中科院脑科学和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团队最新研发的一套脑功能检测工具集。

  顾勇介绍,目前医疗机构中使用的脑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多为量表,采用打分制,因此评判标准较为主观,受不同医院不同医生诊断的影响。而且不同脑疾病的分类也不够明确,不同病种间往往存在重叠。

  而新研发的脑功能检测工具集,可以检测十几项大脑认知与运动控制功能,涵盖记忆、注意、决策、执行、视听、情绪、眼动及手动等。整个工具集的用户设计界面简易友好,像是打电子游戏,人们闯一关,就测试一种脑功能,“游戏玩家”的表现被电脑记录下来,并在测试结束后立即给出一个简易直观的评估报告,而数据则会在后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给出更加详尽的结果和结论。

  不久的将来,该工具集有望率先在上海市范围的医疗机构中使用。目前在该工具集的基础上,研发团队还在进一步添加、整合和优化各项任务,对每一项测试功能进行研发相应子工具集包,以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脑疾病检测,并为将来进行早期干预提供指导。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