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国鹤 初识洛桑大学教授Dr.Ron

  初识洛桑大学教授Dr.Ron 

  这几天接待陪同了瑞士洛桑大学的教授Dr. Ronaldus Stoop。我们研究所与洛桑大学准备联合开展一项中瑞政府合作科研项目,Dr.Ron是瑞方首席科学家,我们导师是中方的负责人之一,而我正好从事相关项目的一些研究,所以有幸与其共处几天。之所以写这篇小文,是因为他是我见到过的那么多外国专家中为数极少的能给我深刻印象并触动内心的人。这里暂不言其学术造诣多高,姑且谈其动人品质。

  首先,Dr.Ron非常博学,其母语是荷兰语,而官方语言是英语,平时说法语,还懂得中文、日语。在他的电脑上这几种输入法全部都有,他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文字输入方式。第一次见他,他就打开电脑调出汉语全拼,输入我们的中文名字,并一一辨认汉字,既显出其好学的品质,又显示了对我们的尊重(其实我很烦那种一见老外就赶快编个“好记”的英文名字报过去极尽迎合的那种媚态)。在这个过程中,也显示了一个博学者的气质。看到这一点,我感觉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更加有责任、有理由去掌握更多的知识。

  由于曾在中国呆过,他对中国菜很感兴趣,每见一菜必学着叫中文菜名,而且对于没有概念的词,他竟然随身带着一本汉英字典随时拿出来查阅,然后很认真地记下这个名字。在路上遇见一些植物或者树木,他也会问它们的中文名字,得知之后又是拿出字典煞有其事地查着。作为一名堪称功成名就的教授,能如此谦虚和勤奋好学,实在是令人敬佩!这种随时随地保持浓厚学习兴趣的劲头,使我时时想到那句“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训并甚是汗颜,而他,是一个忠实的实践者!这里更加令人称奇的是,在很多中国人已经吃腻嚼烦、甚至拿来做笑料的“鱼香肉丝”和“宫保鸡丁”,Dr.Ron却表示出浓厚的兴趣,经常嚷着要吃,并大赞其美味。这一点,如果上升到文化层次,在有很多人已经不欣赏我们民族自己的东西、甚至对舶来品趋之若骛的时候,而人家却是在真的欣赏我们这些独特的东西,这不啻于一个温婉的讽刺!

  Dr.Ron对中国的兴趣和知识并不仅限于此,他还知道很多中国的历史,虽然他在中国待的时间不是很长。他知道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北京在这些时期的不同名字,知道宋代的都城在汴京和临安。更加令人赞叹的是,当一位在座的助理研究员说他是安徽人(“Anhui province”)时,他竟然说出一个中文“皖”字。这是现在许多中国人所不能道出的。有时候,外国人对我们文化的了解甚至比有些国人强;对于这个外国人,他比别的外国人更尊重他所经历和呆过的地方,注重他的四周。他不仅仅对中国感兴趣,他对每一个地方——荷兰、瑞士、美国等都感兴趣。我的感触是,这种优点反映的是一个人对他成长的环境、经历的地方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 他的记忆力也很好:他曾于1986年在清华大学当过一年访问学者,但是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依然清晰地记得北京的许多情况和地理环境。

  Dr.Ron很幽默,这种幽默是一种对待科研和生活的从容态度。一次吃饭,一位师姐参与陪同,走在半路有些不太想去,我正劝告之际,Dr.Ron扭头微笑着说了句:“Come on, this is your work!”,一句话把师姐逗乐了,就跟着走了。

  他懂得中国式礼节。他想参与我们的lab meeting,可是通知他之后却不见了人影,原来他专程赶回酒店拿来了一盒苏黎世巧克力送给大家,说“I send this gift to all of you”,这时导师指着讲台上的我对他说“Thanks a lot,I will send him to you as a gift”,既讲出了双方的合作方式,又不失风趣。也许,这就是科学家之间的幽默吧!

  Dr.Ron,还有很多东西给人以启发……

  Dr.Ron,一个值得敬佩的科学家!

   (作者:中科院神经所 疾病的神经生物学实验室 谭国鹤)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