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学研究所党总支换届工作报告

 

做实事、求实效、重细节
知识创新工程中如何使基层党组织起到保障作用
(2004年11月至2009年11月)

        伴随着中国科学院进入“创新跨越、持续发展”的知识创新工程三期、及研究所从起步期进入成长期的快速发展,神经科学研究所党总支任期(2004年11月至2009年11月)届满。五年来,根据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及世界前沿科学发展势态的新要求,神经所党总支对研究所的发展进程、近期目标、长远目标、以及研究所发展过程中特有的矛盾与困难进行了深度的分析,把党建工作定位为“紧紧围绕一切有利于神经所的长远发展为出发点,为达到以探索大脑奥秘为目标,服务国家发展重大需求,在脑结构与功能和脑疾病机理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的目标而展开”,力争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能真正做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迅速发展、持续发展。在上级党组织、特别是生科院党委的直接领导下,五年来,神经所党总支做实事、求实效、重细节,认真踏实地开展各项工作。

        第一,党总支工作总结
        一、做实事、求实效、重细节,支持所行政领导班子鼓励科研人员对科学重要问题坚定攻关的信心和胆识,以期在不久的将来能有重大科学发现,满足国家社会发展的需求。
        经过几年的磨练,党总支、所长与研究所的全体科研人员在科研上达成共识,即坚持走前瞻性神经科学基础研究的道路,凝练重大科学问题,以期取得对国家社会需求有突破性贡献的科研成果。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研究所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在Nature、Cell、Science、Neuron、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Cell Biology、PNAS、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与神经科学相关的顶尖杂志上发表了学术论文47篇。在这些纯粹“中国制造”的论文中大部分是我国神经科学家第一次在这些杂志上发表,这不仅在国内外同行中形成了良好声誉,而且在开创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新局面和迈上国际科学研究舞台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出色完成由神经所单独承担的科技部973项目“脑发育和可塑性的基础研究”(2005年10月结题,该项目得到了评审验收专家高度的评价),2006年研究所又在原项目的基础上,在研究队伍上增加了多位近年从国外引进的年轻学科带头人,在研究内容上从原来主要在分子细胞水平扩展至环路与整体水平,再次单独承担973前沿项目?D?D“脑结构与功能的可塑性研究”(2006―2011),力争在过去成绩的基础上达到更高的标准。2009年10月党总支又配合研究所积极布局下一个973 “神经环路的形成、功能与可塑性”(2011―2016)的规划工作,并得到了科技部、专家组的认可。
        2004年研究所继承了中国科学院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在以后短短的二年内建立、完善了重点实验室的学科配置,于2006年申请建立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并于2007年1月通过国家科学与技术部组织的同行专家论证;2007年10月通过建设计划论证。2009年党总支配合研究所投入到重点实验室建设验收的准备工作,并使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0月25日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建设验收。科技部、验收专家充分肯定了研究所对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认为:“在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对外开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为实现十年规划中的目标之一,即争取筹建国家实验室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做实事、求实效、重细节,配合所长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切实做到引进与培养并进,提倡优良学风和科研道德
        要做出有重大科学发现、满足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的重大贡献,就需要一支严谨、高水平、有献身精神的科研队伍。党总支配合所长加强人才招聘工作,并按照学科需要招聘研究所学科发展紧缺人才,注重交叉学科人才的引进。与此同时不断完善科研人员的流动机制。
        党总支注重与所长一起建立和完善“较纯”的科研环境,为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创造了条件。坚持引进与培养共举,切实有效地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近年来研究所的科技创新队伍明显得以优化,一批青年学术带头人崭露头角,队伍结构逐步趋于合理。研究组组长平均年龄为41.7岁,其中45岁以下的研究组长占71.6%,现有在册职工150名,其中青年职工占70%以上。研究生197名,博士后21名。形成了良好的科研、管理、支撑梯队。研究所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吸引了国内外杰出的年轻科学家。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研究所共新建了19个研究组。这说明即使研究所在现有经费不是那么宽余的条件下,踏实、严谨做科学的人文环境以及在本土取得的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对人才的吸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注重提倡科研道德和发扬优良学风。在研究组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科研道德是研究组组长晋升或续聘的基本考核标准之一。在引进人才过程中积极了解有关候选人的合作与奉献精神、是否恪守科研道德等相关情况,引导科研人员真正地融入社会,并为社会做出贡献。针对学术界日益盛行的不良科研道德行为,党总支勇于承担责任,配合所长为学术界如何处理类似事件做了较好的示范。2007年、2009年,研究所发生了两起科学不端行为事件,党总支积极配合研究所、生科院进行了相当彻底的调查,及时公布调查的结果,并严格执行了对有关人员的处理。在处理过程中能面对各种压力,事后又能配合所长制定、执行各种相关措施,以防范直至杜绝今后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党总支与所行政班子一起认真思考研究所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路院长提出的“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精神,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淡薄名利、团结协作的精神,实事求是、科学民主的精神”的科学院精神,制定出具有神经所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尽快培养出一大批“真正的科学家”。研究所对于“真正科学家”的解读是:尊重事实、严谨治学、对科学真理追求有无穷的激情;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不以自我为中心。能享受从科学发现中得到的精神回报,淡薄名利,不把在神经所完成的工作看作为今后成为“院士”、“领导”的跳板,不做持双重标准的所谓“帅才”。

        三、做实事、求实效、重细节,配合所长全方位地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以期博士毕业生的综合研究能力达到国际一流大学水平
        党总支积极配合所长实施严格的硕士生转博考试制度和博士研究生年度工作进展报告制度,逐步培养研究生认真思考科学问题、设计周密的研究计划以及严谨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这些政策的全面执行,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减缓了研究生临毕业前的各种压力。当有些研究生没有通过考试,思想、情绪有波动时党总支能认真分析处理、谨慎对待。希望通过各种努力能使研究生尽快成长,提高神经所对研究生的吸引力,以促进他们学成回国,最终成为研究所开展科研工作的主力军。全方位严格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已结出硕果,研究所自开始有研究生毕业以来(2004年),每年都有研究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共7人),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9名。
        党总支与所长每年定期与研究生进行座谈,就研究生关心的各种问题,从科研道德到生活细节等方面,进行坦诚的交流。对于学生牵挂的毕业问题,在科研中遇到的各种各样挫折,以及对科学魅力的理解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沟通,使他们对于生活、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生科院党委的布置下,2004年6月成立了研究生工作小组,有更多的人员加入到研究生的工作中去,切实可行地解决研究生遇到的包括科研、非科研的各种问题,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家的感觉。

        四、做实事、求实效、重细节,进一步完善科研体制与机制的改革,积极营造有利于科研进展、有利于科研人员、研究生全面成长的科学文化氛围
        党总支积极配合所长完善国际化的科研评估体系,注重建立和完善良好的科研环境,为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创造条件。2004年至2009年,党总支已配合研究所进行了两次(2006、2008),有八位研究组长参加的国际同行学术评估,并已着手准备2010年5月将有七位研究组长参加的国际同行的学术评估。在工作中倡导奉献、创新、竞争、合作和团队意识,督促研究组组长对实验室的建设,用创新的方法建立和完善实验方法和手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日常工作中把科学原创性、实用性、新颖性有机地结合。
        根据研究所的实际情况,实行了人事、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新的管理体制的尝试,调动了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研究组组长在充分享有研究自主权的同时,积极参与研究所的管理,担任研究所各委员会的主任和委员,为研究所各项工作的发展提供建议、咨询意见,成为管理、支撑人员坚强的后盾和依靠。同时,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秘书与所各委员会共同处理日常事务,研究组长们在各委员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党总支配合所行政领导班子自2007年起对行政管理人员实施了定期考核制度,由他们的具体服务对象(研究组长等)考评他们的业绩,考评结果作为是否续聘的直接依据。2008年底对于考核不通过的三位管理人员予以解聘,并及时做好相关的善后处理工作。
        为促进中西部及边远地区科技工作的发展以及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2005-2009年党总支配合所长每年带领研究组长若干名前往相关院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研究所已与遵义医学院达成了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合作协议,神经所定期选派1至2名研究组长到遵义医学院开设学术讲座的同时接受遵义医学院选派1至2名科研骨干或教师到神经所相关实验室进行研修学习,此外神经所还承诺每年为其代培1至2名定向博士生(学成后回遵义医学院工作)。希望通过类似的活动使科研人员更加珍惜进入知识创新三期的良好科研环境,继续认真、务实、严谨的从事科研工作,力所能及地关注与支持中国生物科学的发展。
        党总支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科研人文环境,坚持为职工学生办实事。不断改进和加强关爱职工、研究生身心健康的工作,努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改造健身房和健身设施,总支还会同工会、妇委、学生会等每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丰富职工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从2008年年初起定期与职工座谈、研究组管家每月例会制度和青年职工联谊会都正常有序地开展。另外,党总支切实关注困难职工、生育女职工遇到的实际困难,已发放困难补助、慰问金6500元;同时及时做好突发事件的前期介入、处理和善后工作,以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职工学生正常的工作、学习与生活。
        鼓励管理人员、技术支撑人员在认真做好各项服务、配套工作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技能,包括对政策、法规的理解和执行。在实际工作中提倡高效、精简、一切以科研为出发点的管理与支撑体系。切实有效地探讨如何在管理与服务之间寻找合适的平衡点、如何在坚持原则与适度的灵活性中寻找平衡点、如何在小集体利益与大局之间寻找平衡点。管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想科研人员所想,急科研人员所急,积极为引进人才解决安置落户、孩子入学、夫人就业以及临时住房等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五、做实事、求实效、重细节,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做好研究所的党建工作,为科研创新提供有效的组织保证
        党总支与所长达成共识:即研究所的快速发展及先进文化的建立,所领导首先必须是“个人利益的绝缘体”,所有的政策、措施应该完全以研究所发展为唯一依据,而决不能成为领导“占资源、谋个人福利”的工具。党总支坚信基层党组织应该摒弃“权、利”的诱惑,时刻牢记广大职工、学生、研究所的利益,刻苦进取,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保障作用。为了能慎重地用好每一分钱,使经费能完全用到科研上去,神经所是少数没有专用车辆的单位。希望能从小事、实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带领全所职工建立追求科学、抵制各种“腐蚀”的科研环境,为尽早成为国际一流的科研机构提供先进的“软件”。
        作为基础研究所的基层党组织,党总支积极支持蒲慕明所长推行各项有利于神经所科研发展,特别是有利于神经所可持续性发展的政策得以真正的施行。认真落实包括严格实施国际同行学术评审制度、以业绩为准的分配方案,良性的人才流动机制、全方位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正确的科研经费申请导向等各项制度。对于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与困难,党总支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改革总会涉及到人的利益,当部分人的利益受到冲击有抵触行为时,党总支能做到不推诿,不“和稀泥”,更不以原则来获取“灵活”,不回避矛盾,积极面对。在工作中切实做到人性化,一切围绕人来展开工作。避免了肤浅理解或只是从字面上简单解释,误以为人性化等于无原则,或者说管理完全以妥协为代价。
        党总支认真参与研究所重大事项决策, 2008年夏党总支与所长、广大科研人员进行深入分析、广泛讨论,制订了研究所2010年至2020年下十年发展规划,得到了中科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获得了中科院的稳定支持。
        坚持党建工作一切从研究所发展出发。提倡每个党员要从自己做起,使研究所尽早成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国际一流的科研单位。党总支在五年中进行了两次调整,成立了三个党支部,五位支部书记负责日常党支部活动的运作。组织党支部书记(6人次)参加了上海科技党委的学习培训,平时开展党员学习活动,组织收看形势报告录像,增强了广大党员的组织观念和党员意识,使组织活力得到增强。发展党员工作也有序进行,五年来,在中青年人才中发展新党员5名、审批预备党员转正16名,帮助3名海外回国PI党员恢复了党组织关系。目前,神经所党总支所属三个党支部,党员共138名,其中在职党员(包括博士后)54名、研究生党员84名。

        六、做实事、求实效、重细节,在实际工作中做好党员思想建设,认真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从2005年7月上旬开始,按照中央精神和上海市委、市科教党委和上海生科院党委的统一部署,党总支组织开展了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为期半年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坚持紧扣主线、明确目标、实事求是,从实际工作出发,经过广大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等三个阶段的各项任务,认真开展了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等工作,有效提高了党员素质,强化了基层组织建设,有力促进了中科院三期创新工作的启动和实施。
         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按照中科院党组、上海市委和上海生科院党委的统一部署,神经所党总支组织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四个月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党总支与行政领导班子一起,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根据研究所的发展势态制定了研究所十年发展规划。所领导班子和党员PI、科研骨干、管理人员为重点,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群众,特别是科技骨干的积极性,在认真做好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等三个阶段的工作的同时,研究所达成共识,即:为创建国际一流的科研机构而努力;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和谐的研究所;以研究所的长远发展为基点,继续优化体制,健全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使各方面的工作能够和谐共进。在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上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极大地推动了科研创新工作。

        七、做实事、求实效、重细节,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强化全体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
        注重对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加强爱国主义和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教育,以提高科研人员与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增加凝聚力。党总支积极组织开展关注社会、回报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科研人员、研究生在做好科研的同时,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回报社会。神经所自2005年与安徽天柱山中心学校开展互助互学结对活动以来,从所领导、研究组长到普通党员、职工,乃至研究生、实习生等,都积极参与,热心奉献,四年来,累计收到个人捐款104380元,这些善款不仅为该校购买各类图书、工具书等近500册、帮助建设了理化实验室、添置了课桌椅、运动器械和学生床铺、新教室电风扇等,而且设立了神经所助学基金,专门用于奖励品学兼优和家庭贫困的学生。部分研究员、管理人员和学生与29名贫困优秀学生继续结对进行资助,每学期资助500元,用于优秀贫困生的学杂费用和生活费的开支。2005年、2008年两次走访该校,开设了多堂科普活动,郭爱克院士在潜山县野寨示范高中开设了科普报告,蒲慕明所长与高中生们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互动对话,就学生所关心各种问题及疑惑,进行一一解答;同时还联合了上海市徐汇区位育初级中学在天柱山中心学校开设了数学、语文、英语三堂多媒体示范课,新颖的教学方法、生动的课堂讲解受到了师生们的好评和称赞。
        2005年11月,神经所与上海市位育初级中学党支部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连续四年举办位育初级中学新团员和优秀学生干部来研究所参观活动,所科研人员和学生志愿者也深入学校开设了15场内容丰富的科普讲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009年与美国科技教育协会(ESS)联合举办了科学夏令营,党总支与蒲慕明所长个人募捐5万元人民币组织15名学生、职工志愿者前往四川资阳、雅安初级中学进行助学活动,社会反响热烈,志愿者至今与当地学生保持较多的联系,鼓励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完成学业,做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之才。
        组织研究组长捐款20710元设立助困基金,用于资助意外受伤的学生。特别是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党总支认真组织做好关心来自灾区的职工、研究生,发展募捐支持灾区等工作,党员群众共捐款80632元,219美元,党员还交纳了“特殊党费”16950元。

        第二,发展中的困难与瓶颈
        1. 虽然制定了2010年至2020年十年规划,明确了今后发展的方向与前景,但尚未从深层次统一思想,摸索出达到目标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与政策,真正做到“始终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着力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科技创新工作”;
        2. 党总支虽然在研究所的发展中努力工作,把党建工作融入研究所的日常工作中,但对于基层党组织如何推动研究所实行跨越式发展尚未摸索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模式。特别是把党建工作、把思想工作融入实际工作中去并未完全在党内得到共识,如何在今后工作中保有神经所党建特色的同时兼顾“形式”;
        3. 对吸引、培养、稳定科研人才的系统工程尚未摸索出周全的配套措施与政策,以真正建立先进的软环境,落实路院长提出的“必须增强实现创新跨越的自信心、紧迫感和责任感,解放思想,奋勇前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创新贡献”;
        4. 对于科研环境、科学文化、研究生的身心健康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尚未摸索出相应的有效的措施,从而真正实现紧迫与宽松有机结合;
        5. 随着研究所的不断发展,在充分体现科研创新的同时,如何体现党建工作的新颖性与时代性,如何在新的形势、环境下切实可行地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发挥党员先进性作用,从而吸收科研骨干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三,为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机构
        探索基层党组织的护航保障作用
        研究所下阶段的工作重点是认真贯彻落实研究所十年规划,从各方面改进,创造条件以促进研究所的迅速发展。神经所下一届党委应该以加倍的努力使研究所顺利完成“转段”过程:即从建立研究所前十年打基础阶段转移到逐步成熟、真正走到国际前沿阶段。以期在脑结构与功能和脑疾病机理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至2020年把神经科学研究所建成全国神经科学研究的中心,与国际一流科研机构齐名。这些机构包括美国Salk Institute、麻省理工学院McGovern脑研究所、NIH神经科学研究中心,日本RIKEN脑科学研究所,德国马普学会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等。
        1. 积极配合研究所坚持走前瞻性神经科学基础研究的道路,继续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加强神经系统整体功能的研究,开展神经性与精神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在日常管理上积极提供一切有效的措施予以配套;
        2. 配合所长进一步完善已经形成的良好科研文化氛围。在科学文化建设、研究生教育、学术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吸收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结合国情继续在科研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上探索更为有效的方法,坚持严格的国际学术评估体制及以业绩为准的奖励机制,为科研人才的成长、成熟及国际一流研究机构的创建提供优越的软环境;
        3. 进一步鼓励科研骨干刻苦治学、淡薄名利、抵制各种诱惑,尽早成为国际同行认可的知名神经生物学家;
        4. 配合所长力争把毕业博士生的综合研究能力达到国际一流大学水平,即研究生教育综合质量应达到美国前二十名大学有关神经科学的标准。继续关注学生和青年科研人员科研能力和科学道德的培养,使多数青年科研人员能得到快速成长,在各自研究领域走在国际前沿。一些资深研究员成为国际知名神经科学家,在未来十年内力争培养出自觉献身科学、重视科研道德、关心社会、不计个人名利的神经科学一些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军人物;
        5. 摸索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如何为研究所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机构起到护航保驾作用。

 


神经科学研究所党总支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附件下载: